二十四节气网

沈括与被埋没八百多年的《十二气历》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就发展了一种“月令”思想,认为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月份里才能进行某种生产、政治或宗教活动,如果违背了这个秩序就会受到老天爷的惩罚。这种思想反映了农业社会受自然条件支配的实质。西汉以后,月令逐渐定型下来,受到封建统治者和广大人民的重视。其实严格说来,一定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日期主要应根据气候变化来进行安排,而气候变化的基本因素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它表现为节气。中国古代一贯是阴阳历交用的,因此在历法上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阴阳历之间的调合问题。我们知道,月亮绕地球的运转周期为29.530588天,地球绕太阳的运转周期则为365.242216天,这两个数互除不尽。这样,以十二个月来配合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合历就始终存在矛盾。虽然我们祖先很早就采用了闰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但是历日与节气脱节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括经过长期周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彻底改革的方案,这就是他的《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是沈括晚年在《梦溪笔谈补笔录》中提出来的。他首先讨论了置闰法。他说,置闰法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本来不应议论。但是有许多事情古人不可能预见到,而有待于后世发现。只要所说的是真理,就不应该有什么古和今的区别。沈括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反对盲从古人,认为学术思想应该不断有所发展,不能老是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这些思想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接着讨论了历法中出现的“气朔相争”现象。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有二十九天,两者互除不尽。虽有闰月的方法来进行调节,但“闰生于不得已”,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补救方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得出结论说,寒去暑来,万物生长衰亡的变化,主要是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的,而月亮的圆缺与一年农事的好环并没有很大关系。以往的历法仅仅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定月份,节气反而降到了次要地位,这是不应该的。正是从以上考虑出发,他提出了经纯阳历取代阴阳合历的建议,这就是《十二气历》。沈括指出,只有纯阳历才能把节气固定下来,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对历法的需要。

《十二气历》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以立春那天为孟春之月的首日,以下类推,用节气来定月份。每月有大月小月,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大小相同,把闰月完会去掉。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也不过一年中出现一次。有“两小相并”的年份为365天,没有的年份为366天。至于月亮的圆缺,为着某些需要,只在历书上注明“朔”、“望”,作为一般内容。

沈括《十二气历》的提出,是历法制度方面一项带根本性的变革,它既简便又科学,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情况,又十分有利于农事安排,从根本上解决了历法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个优秀代表。现在公认,这样彻底的一个阳历,不仅比当时西面通用的“儒略历”合理得多,而且比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格列高利历”(即阳历)还要合乎理想。“格列高利历”十二个月的大尽、小尽安排得还不是合理,节气还有一天上下的偏差。远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都要依照节气而定,《十二气历》特别适合劳动人民的需要,如果当时能被采用,势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并不关心这一切。在他们看来,阴阳合历是沿用了千百年的“祖宗旧制”,沈括要彻底打破它,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判逆”行动。事实上,《十二气历》提出来以后,不仅从来没有被采用过,而且一直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直到清朝年间,著名学者阮元在《畴人传》一书中还在责骂沈括的《十二气历》。阮元认为,古人留下的旧制是“终古无弊”的,做学问只需“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因此毫无必要使学术理论“其法屡变”。据此,阮元指责沈括提出《十二气历》是“徒骋臆知,而不合经义”。

沈括早已预料到《十二气历》会招致非议,他自己会因此受到谩骂攻击。他说:“我起先验证说一天的百刻有长短的差别,人们已经怀疑我的说法。后来我又说十二个月里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会随着岁差而有所改变,人们就更加惊骇了。现在这个《十二气历》肯定会招致更猛烈的攻击了。但是我坚信日后一定有采用我这个主张的那天”。沈括的这些预言今天果真实现了关于夏天和冬天一天的时刻有长短之别,斗建要随岁差而迁移,这些早已成为科学的定论。就是《十二气历》,在被埋没了八百多年以后,也开始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事实上,清末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所颁行的“天历”,其基本原理就是与《十二气历》完全一致的。本世纪30年代英国气象局开始颁行的用于农业气候统计的《耐普尔.肖历》,也是节气位置相对固定的纯阳历,其实质与《十二气历》也是一样的。

沈括在当时那种恶劣的社会条件下,能够力排众议,顶住封建保守势力施加的种种压力,大胆创立新的科学学说,并坚信日后一定会被采用,充分表现了他敢于冲破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坚持科学,敢于斗争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仰的。沈括改革历法的坎坷经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端,使得那个时代里正义难以伸张,真理常被埋没,学者无发表学术见解的自由,著书立说常常招来横祸,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取得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是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